徐永斌渡劫:中國藝術品教父的“前世今生”
2021-05-13 13:34 來源:東方經濟網 字號:
2021年4月2日,曾經被藝術第三方媒體“藝術戰爭”譽為中國書畫界教父、中國藝術品第一人的徐永斌出獄。4月4日,業內各大媒體刊登了這一消息,這位字畫界傳奇人物出獄的消息登上熱搜,時隔五年,徐永斌又回到了人們的視野中。
一度在中國藝術界聲名鼎沸的徐永斌,為何入獄五年,一位接近徐永斌的人士向中國藝術網透露:徐永斌回歸十天內,曾經的班底都悉數回歸,徐聲稱要在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大浪潮中,再一次讓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書畫藝術綻放出它應有的光芒。
如今他的回歸,能否再現往日事業神話?
“前世”傳說
徐永斌1972年生,中國著名畫家沈學仁外甥,就讀于工商銀行干部學校,北京大學第一批PE高研班,文化產業高研班;上海大學藝術金融研究生、博士班;歷任中仁文化產業集團董事長、深圳杏石藝術品基金董事長、中信信托書畫基金投資顧問、文化部藝術品評估委員會山東工作站主任、湖南文交所執行董事、深圳文交所顧問、中國文聯中國書畫經營家協會副會長、山東青年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擁有二十多年的金融管理和藝術品投資經驗,以及深厚的政府及市場人脈資源。
關于徐永斌的傳奇實在太多,例如,他原來的辦公室是全中國離天安門最近的辦公場所;
傳聞徐永斌與保利、榮寶齋等各大拍賣行有深厚關系,只要是他所簽約的畫家,身價必定一路飆升。據說中國藝術研究院山水畫創研室主任熊紅鋼,在認識徐永斌之前影響力僅限于貴州。而徐永斌偶然一次機會看到熊的畫作之后,覺得熊的作品日后必定會大放異彩,所以把他力推到了北京,僅僅數年,熊的畫作價格竟然在保利拍到了十萬一平尺!
更有傳聞當時上海某一美術館長,為了與徐簽約,竟然請動了十幾個退休部級老領導,從北京專程趕到濰坊市沈學仁畫廊見證與徐永斌簽約儀式,此事還驚動了省市級各級領導,足見其當年在業內的影響力極隆。
當時筷子兄弟、央視《百家講壇--齊白石》主講為他站臺
徐永斌當時威望盛極一時,沈學仁畫廊也成為了業界神話,只要是沈學仁畫廊的簽約畫家,無不名利雙收,當時有幾個知名畫家在一次私下聚會當中戲稱:“只要被徐永斌看中,就等于在北京有了一套別墅。”更有人戲稱他像是中國書畫經營界的一部編年史,因為他把書畫的整個產業鏈的每一個環節都干了一遍。
藝術教父
徐永斌1999年與舅舅共同創建沈學仁畫廊;2000年開通中國第一家網上畫廊;2001年在國內率先開創與世界接軌的書畫家全權代理制,簽約二十名年輕畫家,至今他們已經是中國畫壇的中流砥柱;
2003年與國家畫院副院長張江舟共同創建院刊《水墨研究》雜志,任副理事長;2004前后年畫廊榮獲中國十大畫廊、文化部誠信畫廊、中國文聯五星級畫廊等稱號、與著名美術批評家賈方舟共同主導成立中國美術批評家網,任第一屆理事長;2006年參與成立文化部藝術品評估委員會,任山東工作站主任;
2009年與濰坊銀行主導完成國內首個銀行業書畫融資項目,被中國文化報頭版高度評價為國內藝術品質押的破冰之旅;2010年與深圳文交所主導創新齊白石一號國內首個類股票的藝術品證券化交易,并與中信信托發行國內首個書畫運營基金和杏石私募藝術基金;2011年在擔任湖南文化藝術品產權交易所執行董事期間,主持創新性研發推出全國第一個旅游景點門票收益權融資項目--張家界"《魅力湘西》門票收益權項目",該項目作為文化產權交易創新融資模式的典型案例入編湖南省文化產業發展系統性融資規劃,
同年與茅臺集團合作推出“傳世典藏齊白石藝術茅臺酒”系列產品;
2012年與陜西文交所主導完成李苦禪1號投資組合產權產品,收益兌付 年收益率為32.4%,創國內文交所首例和最高收益率。
徐永斌對各種高端消費品進行限量衍生藝術品開發生產,依托其自然增值屬性,與已擁有版權的近現代書畫大師作品結合,打造成了投資與實用的限量版衍生藝術品。
徐永斌對文化產業更有獨樹一幟的商業邏輯,還不斷扶持文化新人,在其近二十年的經營時間內,累計各項捐款達近千萬元。
他相繼在美術館(畫廊)、文化展覽、文化主題酒店、藝術品質押融資服務、藝術品投資基金、藝術品鑒定評估、藝術衍生品開發等多個文化產業領域取得了創新性和突破性的進展,在所屬行業發揮了引領帶動作用,進一步推動了文化產業發展。
他先后榮獲新華網年度收藏人物、中國經濟網文化達人、全國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等眾多稱號。
至此,徐永斌的聲譽以及業內地位達到了頂峰。
敗走
所謂盛極而衰。
"藝術品信托后來被看作'是非地',信托公司只等產品到期后,趕快脫身。"一位信托業從業人員回憶當初藝術品信托野蠻生長的那段日子說,"有的信托公司當初進入藝術品領域是為分得一杯羹,搶占新興市場,有的就是'趕時髦'匆匆上馬。但如今紛紛折戟,才發現藝術品市場'水太深'。"
- 熱圖
- 精彩瞬間
- 精彩新聞
- 隨便看看